目前国内美容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化妆品最新发展技术及产品发展的现状:
    在快速增长的护肤品市场中,国内外的化妆品专家们正把具有抗衰老作用的新成分、新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来,并纷纷建立自己的咨询机构,以争夺抗衰老竞技场中的领先地位,不过在促进化妆品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低门槛,正在导致这一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最混乱的市场。一个奇特的、其它行业罕见的生态现象在这个行业却是司空见惯的:从规模上千万,到年销售额数十万元的企业,他们的背后可能是同一家OEM企业;尽管产品名称千差万别,但他们销售的上百种产品却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在这个行业,绝大多数的美容化妆品企业迷信、迷恋营销和概念的花样翻新,却很少有人愿意在产品研发、生产设备和人才培养上花钱。因此,我们曾经将这几年的美容化妆品行业称之为“三无现象”:知名品牌奇缺、技术链条断裂、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在过去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时候,相当多的“三无”美容化妆品企业还能靠市场的缝隙生存,但随着这两年行业“洗牌”的加剧,国际品牌的大举进入以及一部分OEM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生存已然变得十分艰难。

    先天不足 + 人为误区,产品科技缺失怎么办?
    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大量同质化产品的压力。
    由于产品研发和生产投入的严重不足,只能将“仿制”、“跟风”乃至“抄袭”作为产品开发标准,结果导致产品普遍同质化、产品功效严重不足,企业只能在低水平环境下恶性竞争。
    美容化妆品企业碰到的问题其实是有苦难言:

    第一:目前化妆品的关键原料和核心成份主要是由国外的专业厂家提供,由于错过了发展机遇以及实力限制,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在这方面自主研发,有自已的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是没有“产品机密”可言的,任何一个有新意的产品都可能在2~3个月内被国内外大量仿制者跟进!

    第二:囿于实力和发展眼光限制,国内美容化妆品企业决策人大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敢、不愿在专业生产及检测设备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结果也严重制约了自已的产品力。?? 走访国内不少还比较有规模的美容化妆品企业,我们都很难发现与国外基本一致的高、精、尖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和高精确度的各种检测仪器,其直接结果是目前中国美容化妆品的功效是最不能让人满意的,部分厂家为了弥补功效的不足,基至不惜铤而走险,添加铅、汞等禁用成份,在市场造成恶劣影响。

    第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美容化妆品既是一个科技产业也是一种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浪潮的影响之下,几乎是瞬息万变。美容化妆品科技是多种学科的结晶,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CAD在包装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使美容化妆品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同时迈进。但是,由于中国传统高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的脱钩,真正能直接在企业产品技术领域,如关键的产品配方阶段发挥作用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如果企业不重视对自身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就很难用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保障产品的卓越品质和突出功效。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产品力,包括产品持续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市场操作也许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是如果没有真正有技术含量、有差异性和创造性的产品,企业的营销之路是不可能走远的。在中国的家电、汽车、IT和食品、饮料等行业,都曾经有企业依靠“做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但想进一步做大做强时,却和绝大多数美容化妆品企业一样,受制于产品创造力的不足。从广义的角度看,这是在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之后,最考验中国企业能否真正长大,持久经营的根本问题。



    突破方法——5大新招化解科技瓶颈: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国外行业的领跑者用他们的成功,精彩诠释了这一市场“法则”。 但是,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显然不可能很快出现所谓的“一流企业”和“超一流企业”,我们想取得市场的发言权还必须假以时日。我们还很难在许多领域开发出原创性高、市场潜力大的独立知识产权,很难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称雄。
    怎么办?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与世界化妆品市场已逐渐融为一体,我们需要正确分析评价国内外化妆品科技现状和趋势,扬长避短,确定合理的美容化妆品发展策略,这是关系我国美容化妆品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前提。


    策略一:扬长避短,走最具中国特色的产品路线。
    西方路线的美容化妆品大多是生化技术高度发达带来的直接成果,我们短时间还很难赶超,但中国美容化妆品也有自己的优势是西方企业所不能比拟的,那就是传统的中草药、中医药美容技术。
    中国传统医药学在美容中应用,近年来在国外也备受关注。国际上已有数个博览会专门辟出的草药美容品馆,足以为证。在西方近年来崇尚自然,远离化学污染的理念的影响下,欧洲人也在美容品的使用上更多地选择了天然成分而少用化学合成品。 立足本土市场的国内美容化妆品,更应该重视这一特色的继承和发挥。

    策略二:整合资源,适度开展自主研发。
    虽然美容化妆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但并不等于中国企业就完全无所作为。即使是在仿制领域,我们也可以走“聪明的仿制”这一路线。其实,仿制过程中也可产生自主知识产权。日本就是不断地对引进技术加以更新、改进,从而围绕外国的基本专利,衍生出许多带有日本特色的从属专利(依存专利),人称“蚕食政策”。通过明智的引进、聪明的模仿,日本不仅成功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使自己成为世界公认的专利大国之一,日益积累的巨大专利数反过来又为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我国美容化妆品企业应学习日本的经验,在仿制过程中,融合自己的优势,在再创造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应站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是趴在巨人身上。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外专业的化妆品研发巨头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及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

    策略三:紧密跟踪高新技术,及时发现市场机会。
    近二十年来,给美容化妆品行业带来最大机遇的是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生物技术、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纳米技术等,在皮肤修复、医学美容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化妆品几乎进行了全新融合,给美容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一时间成为世纪新宠。
    我们应该看到,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为行业重新洗牌创造了机会,老的技术、新的技术垄断在不断变化,谁能发现最新的技术密诀,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领先。

    策略四:以速度赢得机会,争取反向控制上游资源。
    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发展较晚,可能失去了一些同步优势,但却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市场之窗。当众多老牌技术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陷入困顿时,我们却因为我们的年轻、后发优势而在速度上创造了奇迹。

    还是在中国的家电领域,TCL收购了法国巨头汤姆逊,在IT领域,联想以蛇吞象的勇气兼并了 IBM -PC,在汽车领域,上海汽车正在与英国罗孚展开全面收购谈判。
    以速度赢得规模,以速度赢得机会,谁说我们没有机会获得上游技术?

    策略五:积极申请专利技术,学会自我保护。
    国外化妆品巨头在申请专利技术、专利配方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象宝洁、象联合利华,或者象医药界的跨国制药企业罗氏,都非常重视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市场。飞利浦公司更是推出以“专利制胜”商业战略,奠定自己在产品市场上的世界级影响力。现在飞利浦持有约10万项专利权、2.2万个注册商标、1.1万项外观设计和2000个注册域名。所有飞利浦知识产权都由飞利浦的集团知识产权机构申请和管理,集团知识产权机构在世界各地有23个办事处,拥有约300名知识产权(IPR)方面的专家。

    我们在其它行业的经验教训应该成为美容化妆品企业的前车之鉴。我国维生素C的“两步发酵法制备技术”的发明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却也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使一家本要用500万美元买下此项制备技术的外国企业,在得知没有申请专利后不辞而别,只花了几十元人民币把论文买回去。几年之后,国外以这种低成本技术生产的维生素C向国际上大量销售,给我国的维生素C出口企业造成极大损失。